一棵普通的农家白菜,经过腌制、拌料等多道工序后变成泡菜,漂洋过海成了韩国人餐桌上的美食。与韩国隔海相望的,凭借地缘、技术、产品等优势,多年来一直是韩国泡菜市场的重要供应来源。据了解,有20多家规模以上泡菜生产企业,年出口韩国泡菜20多万吨,约占全国输韩泡菜出口量的70%,而平度市又是
青岛农一食品有限公司,更换雨鞋、穿上工作服、佩戴好帽子、口罩,经过消毒、风淋等严格的流程后,记者来到企业泡菜生产车间内,只见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,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泡菜生产的各项工序。“食品生产企业对环境卫生要求很高,每一处细微环节都不容忽视。”青岛
从农家小菜到国际餐桌,记者在公司制作车间里见证了一棵白菜的“逆袭之路”。白菜从田间地头收购后,首先,工人会去除白菜外层的坏叶和根部,确保只留下健康、干净的部分,白菜处理好后会进入到腌制程序。记者看到,在腌渍车间内,一个个特制的金属容器中盛满了正在腌制的白菜。“白菜经过20个小时左右腌制好后,还要进行4次清洗。”刘云峰说,多次清洗的目的是去除白菜内的泥土等异物和表层盐分,确保白菜的清洁和口感。
经过沥水后,白菜进入到“逆袭之路”最重要的一环——抹酱,抹酱不仅决定了泡菜的最终风味,还直接影响其口感和保存时间。记者看到,生产线上工人戴着手套在每一片白菜叶上都均匀地涂抹上特制酱料,他们手法娴熟,动作流畅,确保每一片菜叶都能充分吸收调味,白菜抹好酱料后再经过称重,只有达到标准才能做包装。“抹酱全凭经验,最终确保抹酱率达到26%±1的标准。”刘云峰解释,抹酱工人都是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,他们操作起来全凭手感,确保涂抹的酱料占整个白菜重量的26% 。如果酱料涂抹多了,制作出来的泡菜口感咸辣,反之,就会有生白菜味,口感大打折扣。
企业年出口韩国泡菜20多万吨众所周知,韩国是泡菜的消费大国,长期以来从中国进口泡菜,以补充国内需求。而青岛
青岛有20多家规模以上泡菜生产企业,年出口韩国泡菜20多万吨,货值10多亿元,约占全国输韩泡菜出口量的70%。青岛
青岛泡菜初入韩国到如今占了重要市场占有率的全过程。得益于青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底蕴深厚的食品加工经验,早在20多年前,金哲雄就开始向韩国出口泡菜。当时,韩国市场对进口泡菜的需求刚刚起步,而青岛泡菜凭借地缘优势和成本竞争力,逐渐打开了海外市场。和众多泡菜生产商在开拓韩国市场时面临的困境一样,金哲雄初入韩国市场时面临很多挑战。“韩国消费群体对泡菜的口味要求非常高,市场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。”金哲雄回忆,要赢得韩国客户的青睐,必须在口味和品质上一直在改进。为此,企业成立专门的开发团队,针对韩国消费者口味偏好进行产品调整。
青岛沽河果蔬专业合作社内,偌大的冷库内整齐码放着包装好的白菜,一包包白菜通过叉车装入冷链运输车后,第一时间被运送到泡菜生产企业,确保每一棵白菜的新鲜度。“我们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,从源头上确保白菜的品质把控。同时,我们还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种子和种植技术,保证白菜的品质。”合作社负责人张利远说,当地出产的白菜,品质优良,成为青岛众多泡菜生产企业的首选原料。
母亲河——大沽河,清澈的河水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,为仁兆镇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水源,使得仁兆镇生产的白菜具有独特的品质。张利远介绍,作为泡菜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,仁兆镇的白菜在大沽河水的灌溉下,生长得格外茁壮,口感鲜嫩、营养丰富,为制作高品质的泡菜提供了绝佳的原料。记者掰下一块白菜,吃进嘴里,一股香甜脆口的味道迅速蔓延开来。
另外,仁兆镇的土壤属于典型的砂质土壤,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,为白菜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。仁兆镇的天气特征情况也十分适宜蔬菜的生长。这里四季分明,光照充足,昼夜温差较大,有利于蔬菜中养分的积累。“在这样的天气特征情况下,仁兆镇生产的白菜不仅个头大、产量高,而且品质优良。”张利远介绍,仁兆镇种植的白菜种类主要为黄心白菜,这种白菜的口感更加甜美,质地更紧实,很适合制作泡菜。
青岛市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。在从事蔬菜贸易20多年的张利远看来,仁兆镇地处胶东半岛,与韩国、日本隔海相望,处在泡菜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,地理优势不言而喻。凭借地缘优势、天气特征情况、水质土壤等多重利好条件的叠加,使得仁兆蔬菜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并赢得广泛认可。
仁兆镇资源禀赋,当地泡菜企业依托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的优势纷纷抢占市场先机。
2月25日,在企业生产线上,一颗颗普通的大白菜,经过清洗、消毒、筛选、腌制、拌料等多道工序加工以后,即将被运往海外市场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为了确认和保证原材料的新鲜程度,实现用户品质需求,企业除了采购本地白菜外,还会根据全国各地白菜不同的成熟季节广泛采购。保证原材料品质的同时,企业还不停地改进革新和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,“泡菜整个生产流程对温度管控要求非常严格。”
“仁兆泡菜之所以能走出国门,端上国际餐桌,除了区位优势,还得益于企业严格的选材和精益求精的管理。”平度市仁兆镇政府相关负责的人介绍。目前,仁兆泡菜已成功进入韩国、日本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,并逐步向欧美市场拓展。企业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会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等方式,逐步扩大了仁兆泡菜的国际影响力。
仁兆镇泡菜产业的蓬勃发展,也离不开平度、仁兆镇两级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出的努力。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,平度、仁兆镇两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,鼓励泡菜企业的发展,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,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。政府全力支持泡菜企业的研发技术、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,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有了政策和科技的保驾护航,企业未来的发展乘势而上。目前,仁兆镇的7家泡菜企业年总产值达1.5亿元。
随着泡菜产业的蒸蒸日上,仁兆镇的白菜种植产业链条不断延伸,在仁兆镇泡菜产业的发展历史中,种植技术的优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而仁兆庄户学院,则是推动种植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。
“农专家”“土秀才” 进行田间授课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,让农民能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种植技术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志好听说了仁兆庄户学院开设的种植技术培养和训练课程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他报上自己的姓名去参加了。“庄户学院微课堂”上,“农专家”和“土秀才”用通俗易懂的话,为大家传授最新的种植知识,还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操作指导。在自家的白菜地里,刘志好按照培训所学,精准地控制着施肥的种类和用量。以往浇水全凭感觉,现在他学会了根据白菜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,科学灌溉。
“新农人” 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,还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,为仁兆镇泡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近年来,随着全球食品制造业向绿色化、智能化方向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平度泡菜企业紧跟时代潮流,大力推动工艺创新和绿色智能化发展。
在企业生产车间内,刚刚引进的速冻隧道技术仅仅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泡菜的快速冷冻,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。“这一技术的应用,不仅满足了客户对跑泡菜产品新鲜度和口感的高要求,同时又降低了能源消耗。”
农一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末端,两台码垛机器人正在快速精准地将一箱箱泡菜整齐堆放,“机器人1小时能码垛10吨泡菜,是人工的十几倍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码垛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,还逐步降低人力成本和操作误差。此外,他们还采用了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,实时监控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和发酵状态,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稳定。同时,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算法,企业能够优化生产参数,减少资源浪费,逐步提升生产的绿色化水平。
当泡菜和乡村游碰撞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在平度市仁兆镇,到了蔬菜收获时节,蔬菜采摘、农事体验、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每天都在上演。当地积极推动泡菜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,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,依托丰富的蔬菜种质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,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旅体验项目,不仅促进了泡菜产业的发展,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繁荣,实现了经济、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。